淡水鱼的日常生活习性揭秘

发表时间: 2019-08-07 21:48

鱼的种类不同,生活习性也有所不同,当我们准备垂钓时,则需要根据鱼的生活习性和钓场实际水情、鱼情来选择合适的钓具、钓位、鱼饵。

喜安静、怕惊吓,喜洁净的深水区及水质肥沃的水域。 多生活在树的根系、树洞中,靠岸的凸凹不平处,下雨天食欲旺盛,也显得很活跃。

鰔鱼

体形大,称作水中的“巨无霸”,性格尤为凶猛,生长 迅速,气温低时生活在水底,在江河中常逆水而上产卵,多生活在江河、湖泊、水库等宽阔水水域,养殖户的天敌。

鲫鱼

怕惊吓,耐缺氧能力强,低水温(10℃以下)时照样觅食。生长速度慢,个体由小到大呈金字塔式分布,喜群聚 窝聚,繁殖力强,性格温顺,无多大挣扎力。

鲤鱼

喜肥沃的水底,多生活在水草丛中、腐烂的植物茎叶中、家禽家畜经常下水的地方,以及水底凹凸不平处、树的根系中。避强光,喜阴暗。不成群。

草鱼

生长速度快,挣扎力大,气温低(15℃以下)时多生活在水的下层,15℃以上水温时多生活在水的中层,气温高时食欲不减。繁殖力强。多生活在水生植物密集的水域 耐缺氧能力较差。

青鱼

生长速度快,体形大,可长到100千克以上,尤喜群聚群游,挣扎力大,多生活在宽阔的水域如水库、湖泊中。食量大,夏、秋季食欲特佳,此时也最容易钓获。

乌鱼

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、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,遍布于湖泊、江河、水库、池塘等水域内。时常潜于水底层,常潜伏在水底和水草茂密处。以摆动其胸鳍来维持身体平衡。有筑巢护幼习性,口吹粘液成气泡,混杂嫩草枝,筑成浮巢产卵,钓获此鱼时,切记勿用徒手摘钩。

鱖鱼

生活在洁净的、土质为硬泥或沙质水域的下层,以 及树的根系中、土洞边、草丛中。吃食方式为捕食,夏 季较为活跃,夜间也常游到靠近岸边的浅水区觅食, 多生活在湖泊、水库等宽阔水域中。

鲇鱼

生活在水的下层,是弱视鱼,栖息在水底的坑洼处、涵 洞的阴暗处、树的根系中、水底岩洞沙砾中、腐烂的树 叶草叶间、江河的近岸处及流水缓慢的洄水湾处。喜 阴雨天、流水,怕强光,夜间觅食频率高。有时也逆水 而游,10℃以下停止活动和进食。

鳊鱼

性格温顺,体形不大,长到1千克后生长缓慢,偶尔也 到水的上层觅食,耐缺氧能力差。吃食方式老实易钓获。

黄鳝

栖息在水边堤岸的洞穴中,稻田的田埂的洞穴中。多在夜间出来觅食,畏强光,易钓获。

罗非鱼

不耐低温。低于8℃就易死亡,生活习性和鲫鱼相似,比鲫鱼大,食欲旺盛,比鲫鱼大胆。多为人工饲性。

黄辣丁

喜肥沃、腐殖质较多、淤泥厚的底层,喜凹凸不平处, 傍晚、夜间较为活跃,也喜高温,怕强光。爱扎堆,吃食凶猛。

翘嘴鱼

游动迅速,常在水的上层追扑其他鱼类,食欲旺盛,常年的摄食频旺盛,属凶猛型鱼类,大小体形均有。 在清晨、傍晚尤为活跃。用模拟饵也可钓到翘嘴鲌,其多生活在宽阔的少污染的洁净水质中,因此肉质细嫩。

马口鱼

体形不大,喜群聚群游,多在水的上层游动觅食,气温低时也沉入水底,活泼好动

红眼鱒

喜栖于江河、湖泊的水流缓慢的环境中。气温较低的冬、春季摄食量大,秋季次之,夏季最小。是中小型鱼类,游动迅速。

鲢鱼 鳙鱼

繁殖力强,生性胆小,怕惊吓,耐氧能力极差,多生活 在水的中上层(尤其是气温高时)。吃食方式是喝食、 滤食,性情温顺,但善跳跃,是人工养殖的主要鱼种,密度大,但不太好钓。

淡水白鲳鱼

生性凶猛,挣扎力强,有牙齿,生长速度快,喜高温,最 适宜的水温是30℃以上。低于10℃时基本不活动, 甚至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