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进“大肚鱼”初衷为灭蚊,泛滥后果如何应对?

发表时间: 2021-04-24 11:33

春日一到,万物复生,夏至一过,万物活跃。但如果说活跃的动物,对人类无害还好说,要是害虫活跃起来,那真的就是十分难受了。比如有一种动物,冬天销声匿迹,夏天十分猖狂,想到它就让人烦躁不堪,这就是蚊子。



蚊子是蚊科蚊属吸食类昆虫,我国传统四害之一。想必没什么人会喜欢它,它会悄无声息地靠近你,不由分说地给你叮出一个大包,让你瘙痒难耐。夏天是蚊子最猖獗的时候,晚上经常可以在路灯下面,见到嗡嗡嗡的一大群,看着就让人心生恐惧。

蚊子数量庞大,从来都不是需要保护的动物。为了削减蚊子的数量,世界各地的人民绞尽脑汁,想过各种办法。比如熏烧艾草、点蚊香、喷洒灭蚊药等等办法,但多数情况下,都治标不治本。关于如何从根本上削减蚊子的数量,我国也尝试了很多种办法,引进食蚊鱼就是其中之一。



食蚊鱼原产自美国东南部、墨西哥及古巴,喜爱食用昆虫和藻类,特别喜欢吃蚊子的幼虫孑孓。食蚊鱼通常还被叫做柳条鱼、大肚鱼、山坑鱼,如今在中国十分常见。

食蚊鱼个头很小,但是食量很大,一只食蚊鱼每天要吃掉2000只蚊子幼虫,在控制蚊子数量方面很有效果。最初,食蚊鱼是被疟疾爆发的国家引进用来消灭蚊子的,没想到成效显著。由于它的“丰功伟绩”,在俄罗斯的索契,甚至还给食蚊鱼建立了雕像。

正是看到了食蚊鱼带来的奇效,我国才决定引进这种小动物。



食蚊鱼的引进并不顺利,算得上是一波三折。我国第一次引进食蚊鱼是在1911年,从夏威夷引进了600尾食蚊鱼,通过日本横滨,搬运到台湾。虽然其中绝大多数都死在了路途中,但是余下的100多尾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下来。由于台湾的气候适宜,不久整个台湾省就都出现了食蚊鱼的身影。

第二次引进是在1924年,菲律宾医学科学研究所,赠送给我国一批食蚊鱼,这批食蚊鱼在上海进行了研究和培育。第三次渔业局又引进了一批,一并进行培育。最后,食蚊鱼在短短的几十年内,完全适应了我国的环境,并且还泛滥成灾了。



按理说,食蚊鱼吃蚊子的幼虫,应该是益虫而不是害虫啊,那为什么说是泛滥成灾呢?

虽说食蚊鱼是我国主动引进的,但仍旧属于外来入侵物种。除了蚊子的幼虫,食蚊鱼还会吃其他鱼的鱼卵以及蝌蚪,对本土鱼类和蛙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。食蚊鱼体型很小,并不在本土大多数动物的食谱中,再加上食蚊鱼的繁殖能力很强,因此挤压了很多本土生物的生存空间。

即便是有益于生态环境,也无法阻碍食蚊鱼成为一种外来入侵物种。一般外来入侵物种都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其强大的繁衍能力,当到了没有天敌的环境中,会迅速成长壮大。如果是小龙虾这种味道不错的还好,至少可以作为食材被人们消灭掉。但是食蚊鱼个头过于小,没有什么肉,还有着一个装满内脏的大肚子,看着就让人提不起兴趣。而且食蚊鱼多数生活在死水中,想想就让人觉得恶心,因此很少有人考虑去吃它。



其实,并不是只有食蚊鱼从益虫变成害虫,不知道朋友们还记不记得水葫芦?水葫芦的中文学名叫做凤眼莲,是雨久花科凤眼蓝属的漂浮性水生植物。它们原产自亚马逊河流域,由于在净化水质方面有独特的作用,因此被我国大量引进种植。谁知道换了新的环境,水葫芦没有了天敌,开始疯狂地生长繁衍,最终在我国成为了人见人恨的外来入侵物种。

水葫芦的用处其实十分广泛,它含有多种有机元素,经过处理之后,还可以作为肥料或者土壤改良剂。水葫芦的花以及嫩叶也能食用,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。水葫芦还可以作为饲料,用于喂养鸡鸭鹅鱼猪等一些家禽。水葫芦甚至可以入药,可谓是一身是宝。

但是水葫芦危害性也非常地大。由于繁殖迅速,经常会阻断航道,影响航运和排泄;生长迅速会影响水体流动,使水体含氧量降低,破坏饮水资源,为寄生虫、病菌以及蚊蝇幼虫提供生存空间。



因为这些原因,最后水葫芦从人见人爱变成了人人喊打。

从食蚊鱼和水葫芦的案例可以看出,引进外来物种要谨慎,并不是所有问题,都能通过取巧的手段解决的。关于食蚊鱼朋友们有什么看法呢?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多多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