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索方孝孺明代哲学诗作《鹦鹉》

发表时间: 2018-01-31 11:22

方孝孺(1357—1402年7月25日),宁海人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明朝大臣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。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、机警敏捷,长大后拜大儒宋濂为师,为同辈人所推崇。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,明太祖死,惠帝即位后,即遵照太祖遗训,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,先后让他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。燕王朱棣誓师“靖难”,挥军南下京师。惠帝亦派兵北伐,当时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都出自方孝孺之手。 建文四年(1402年)五月,燕王进京后,文武百宫多见风转舵,投降燕王。方孝孺拒不投降,结果被捕下狱。后因拒绝为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,被朱棣杀害。方孝孺强忍悲痛,始终不屈。被处死于江苏南京聚宝门外,时年四十六岁。《明史》中为施以凌迟。南明福王时追谥“文正”。

鹦 鹉

幽禽兀自啭佳音,玉立雕笼万里心。

只为从前解言语,半生不得在山林。

这首诗反映了作者疲于奔波,为才所累的倦怠心境,还含有感慨世人不可露才扬己,逞才显能的意思,阐述了福祸相依的道理 鹦鹉之所以被擒,乃是因为歌声婉转、善于模仿人类的声音,“只为从前解言语”既是描绘“鹦鹉学舌”的自然现象,又暗含着作者读书有得、学问有成的状态。但是福祸相依,作者也因此遭人嫉恨,深陷牢笼,失去了自由。而获释之后又陷入到另外一种困境中,那就是功名的羁绊。作者此诗就是对老庄哲学中“无用之用”观点的诗意表达。